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影展訊息
影展專欄
:::

【KFF 影展專書】《殺雞》:在告別前,讓我們重走一段生之路

Discovering Takao: Kaohsiung Shorts 高雄拍

文/娜塔 ▪ 編輯/路宗恩 ▪ 核稿/游千慧

曾執導多部公視學生劇展短片,也擔綱幕後工作,並在2023年以《惡潮》一作獲第45屆優良電影劇本首獎——導演謝家忻身懷以電影為志的熱忱,在作品中構築她面對人與自然、迴盪生命面向的關注。

窺見死亡面紗

「小時候,阿公非常疼我。我是家裡最小的,他又是家族中最年長的。他會帶我去很多地方玩。在阿公喜喪那天,家人們已有預期,氣氛很平和。直到我哭鬧著要阿公給我糖果吃,大家才突然真實意識到阿公走了,情緒也跟著上來。」謝家忻帶著一絲淘氣的笑容說,「其實我都不記得這些事了,是我媽講給我聽。」而近幾年對於生死的切身感受,讓謝家忻開始想嘗試將經驗化為故事,《殺雞》就這麼成形。

這個故事表現上呈現了8歲女孩小猴子與阿公的一日郊遊,而這平凡的一日冒險亦有種種平行於現實的體驗。當我形容這部片讓人想起翻閱繪本的節奏,導演回溯起她「第一次」對死亡的好奇。「對我而言,其實我們從小到大有一塊是被剝奪的。像是我們吃受到精緻處理的肉,家人身後事也經由喪儀社經手處理,這些都讓我們與死亡有某種隱隱約約的隔絕。」謝家忻嘗試找到內心更適切的說法,「我想去把它看清楚,說清楚。」

喜翔與小演員斯拉:意外的默契

拍攝過程中,專業演員與新生之犢的9歲小演員互動,讓謝家忻回味無窮。提起飾演阿公的老牌演員喜翔,謝家忻笑說:「開拍前我很擔心他一臉壞樣嚇到小女孩,結果他們相處得可好咧。」謝家忻也相當信任她口中的喜哥。「只要現場有點狀況,攝影機轉到他身上,肯定有表情可以用。」在這趟如幽冥之船的漂晃航行,原先劇組選擇的是愛河支線一處經過民房的水路,可惜劇組遇到了突發狀況——愛河漲潮,道具船、戒護船和備用船過橋下時,連工作人員躺下身也無法過橋。原路無處走,夕陽西下的Magic Hour(魔幻時刻)即將消失,面對棘手情形,劇組果斷決定待在現下水路。「我們甚至突槌,只給了喜哥一根槳。靠他左划一下,右划一下才靠岸。」直到回頭細聽檔案,謝家忻才發現祖孫兩人在道具船上等劇組確認潮水的漫長期間,喜翔從容地哼著歌給小女孩聽,安撫她的情緒。

從物理到電影:對生命奧秘的好奇心

提起高雄拍攝場景的選擇,謝家忻突然變得輕鬆。「我們意外地得到很多在地的幫助。好多場景我都很喜歡,像是大樂超市,夠氣派,夠兇。另外像剛才提到的農場甚至是家景,都很幸運得到幫助。」為期五天的短短拍攝,謝家忻在前期籌備費盡心力,為求的是當下的精準拍攝。自言欣賞大衛芬奇的精準,她卻坦言自己倒是很希望在導戲能更加放下控制。

從物理出身,謝家忻在《殺雞》片中透過正要成長的女孩,年事已高的老人,與活蹦亂跳的雞隻,譜出這個故事。「當時我對科學的興趣,就是來自於去認識甚至揭開世界的神秘。人死了以後去的另一個地方在哪裡?時間空間的後面還有什麼?」她肯定地說,「一路開始學寫劇本、學拍電影也是一樣的。我想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這些對世界的好奇。」

導演/謝家忻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曾為國際新聞專題編譯、記者,以《惡潮》獲得2024年優良劇本獎首獎。編導作品有公視學生劇展《全村的希望》、《最後一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