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影展訊息
影展專欄
:::

【KFF 影展專書】《所有人都在死》:拍類型片反類型

Discovering Takao: Kaohsiung Shorts 高雄拍

文/a.Wallflower ▪ 編輯/路宗恩 ▪ 核稿/游千慧

極道殺戮與淒美愛情的交織,范文翰、王亮鈞兩位研究所的學弟學長,一人編劇一人攝影,不想只拍一般類型片,其內容娛樂好玩的背後也很嚴肅,《所有人都在死》可說是這兩個大男孩對電影的告白。

「大男孩」的首發大製作類型片

「我們男生可能特別喜歡黑幫、槍戰或者地下交易、陰謀之類的元素,這是對我們所愛電影的一種致敬。」范文翰說自己喜歡類型片,之前礙於學生時期的資源並不充足,這次申請上「高雄拍」補助,又是首次碰上如此規模的團隊,過往多是小型製作的他,立刻找了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學長、有過類型電影攝影經驗的王亮鈞共同執導。就這樣,《所有人都在死》拍攝於此展開。

《所有人都在死》主角為金盆洗手的瓦斯行老闆阿南,由樂團玖壹壹團長春風主演,他為了拯救罹癌愛妻,再次踏上極道不歸路。「類型片往往角色一出場就知道他們的功能,行動就是幾種固定模式,觀眾自然也有所預設。」無論透過角色與造型、場景,范文翰希望一次次挑戰觀眾的設想,於是男主角阿南哥雖然性格惡劣,但造型與行為似乎又有點遜;神祕殺手正雄在殺戮過程中會開高反差的玩笑,讓人猝不及防。

扭曲鏡頭呈現生命困境

視覺上,王亮鈞分享許多場景採用Super 35mm鏡頭搭上全片幅攝影機,雖不完全適配,卻意外產生邊角變形和失光效果,呈現出根植於現實卻又略顯疏離扭曲的荒謬感。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范文翰曾參與製作中國導演胡波的畢業作《夜奔》,過往作品《原諒》、《啊朋友,再見!》多流露出一種命運的無奈與生活的荒蕪感。在《所有人都在死》中,他的命題經由王亮鈞鏡頭進一步放大。范文翰解釋,人無法如自己想像般掌控一切,就如地震或癌症的突然降臨,「那些規則和秩序是凌駕在人們的自由意志之上,我們沒辦法去對抗。」

後期范文翰拿掉了阿南主動復仇的路線,避免最後落入一場單純犧牲自我、拯救他人的類型片窠臼,「我們拍了一個更引人猜想,反高潮、反類型的結局。」他坦言刻板的安排固然方便,但他更希望電影能展現生活和人性的複雜性,連結起人們共同的痛苦和困惑,讓觀眾暫時擺脫生命的孤獨和無意義感。

破除刻板印象,將焦慮轉化為創作

「我是一個比較焦慮、敏感的人,我想讓對我負面的東西變得有用,也成為自己的抒發和釋放。」范文翰認為創作者若能讓觀眾享受,一定是將自己放到另一頭,願意跟觀眾站在一起。王亮鈞補充,就像觀眾看槍戰當下應該有爽感,儘管不一定搞清楚劇情狀況,「你仔細回想你漫長的人生,若有作品讓你暫時忘記生活、享受個好幾分鐘,無論時間長短我覺得都超級珍貴,因為這非常困難。」

范文翰透露下部長片《魔鬼遊行》(暫名),是個肥胖中年警察和落魄影評人組隊揪出瘋狂影迷兼連環殺人兇手的故事,有點類似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的《火線追緝令》,是部關於電影的電影。他說,類型片就像麻醉藥,「『反類型』除了自己的興趣、玩心之外,也希望觀眾帶著刻板印象進去,然後帶著不刻板的東西出來。」

導演/范文翰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短片作品《原諒》曾獲西寧FIRST電影展學生單元最佳劇情片、《啊朋友,再見!》獲第43屆金穗獎評審團特別獎。
導演/王亮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系碩士班導演組肄業。2017 年後專職攝影工作,攝影作品包含影集《不夠善良的我們》、《人選之人-造浪者》,電影長片《失路人》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