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影展訊息
影展專欄
:::

美得多元、美得真實,歡迎來到專屬女性的影像世界:專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展人蘇莉玲

女性之美,並非源於外表,而是那份堅韌又彈性、挾帶著汗水和淚水,在繁雜渺茫的世界裡,努力生活所散發出的光芒。今年雄影的「個人即政治:東南亞女導演的自傳體電影」帶領觀眾見證流淌於海洋邊的東南亞女性光影。如海水洶湧、如海浪清脆,又如蔚藍的柔軟,海風一鳴,女性群起回響。這次特別邀請到與高雄電影節共同策劃此單元的蘇莉玲(Pauline Soh),與我們分享她的選片歷程;現擔任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策展人的她,對於美術和電影這兩種藝術形式的結合,又存在什麼樣的見解呢?

訪問|路宗恩/作者

受訪|蘇莉玲  (Pauline Soh,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展人)


1.請聊聊這次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及高雄電影節合作的心得。

蘇莉玲:首先要表達我誠摯的感謝。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台灣,不管是跟高美館、或是雄影的合作也好,我們都一起呈現了很棒的展演,溝通過程也都很順暢。每每我提出問題,雙方都鉅細靡遺、清晰地回答我,這對項目的推進非常有幫助。我往往認為跨國合作特別需要精確的溝通,但這次即使是跨海交流,仍是非常順利!


2.單元A以五部風格各異的電影呈現不同樣貌的女性。有的描繪日常生活,有的則是奇幻題材,還有的關於社會議題與天災。請問有什麼訊息是你想透過這次的片單來傳遞的嗎?

蘇莉玲:這次的電影類型如此多元,完全是我的意圖。我想呼應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的策展,反映女性藝術家在創作中所展現的多樣性。因此,我著眼於來自東南亞的新興女性編劇和導演,其作品展現出不同的實踐方式。有趣的是,當我瀏覽各式的電影製作人和其作品,卻不難發現她們大多採用自傳或半自傳的方式進行創作。而我的策展方式則順其自然,經過調查並選擇幾部電影作為起點後,它們會引導我、告訴我還有哪些作品必須納入展覽中。即使選片時間很緊湊,我們還是集結多部優秀的作品。無論如何,皆希望激發多元的火花,以寫照出女性真實的一面。


3.儘管電影與美術存在形式上的差異,兩者皆屬於視覺藝術。想請問你認為電影與美術存在什麼樣的連結?兩者如何相輔相成?

蘇莉玲:一般我們常講的傳統美術包含繪畫、雕塑、音樂等,都是歷經長時間發展而來的藝術文化。而美術的題材、媒介等,其實都是用來被收藏、被美術館保存的。換句話說,美術在被創作時就已經有價值了!然而,若以盧米埃兄弟發明的電影(Cinématographe)作為分水嶺,電影的誕生始於1895年。也就是說,動態影像的發展相對其他藝術形式來得短暫許多,新科技也正促使電影的產製發生劇烈變化。此外,電影的發行管道也與其他藝術形式有所不同。不過近來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創作中採用跨媒介的方法,將電影與其他藝術形式一同融入作品中。因此,電影與美術的連結在製作層面上最為明顯。


4. 這次在高雄電影節展演的八部片中,您有無特別推薦給影迷朋友的片子?

蘇莉玲:這對身為策展人的我,是非常困難的問題。必須選一部的話,會是《理想家園,未竟》(Queen's Palace)。該片描寫緬甸在2021年初爆發的軍事政變,無可避免地導致女性社運者艱苦流離的旅程。其導演絲諾寧伊萊(Snow Hnin Ei Hlaing)作為緬甸第一批女性社運人士,在流亡中創作了這部電影,且至今尚在逃亡中。片中有句話如是說:「我們到底要說什麼語言、唱什麼樣的歌,大家才能看到我們的處境 。」以倡導者的角色,我希望透過這次的映演,讓他們的呼喊得到回應。

另外,我們剛好挑選到來自菲律賓的《風雨不再來》(To Calm the Pig Inside),這部影片是講述2013年,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的災情。但沒想到前陣子的高雄竟然也遭受颱風的襲擊,所以我很好奇大家看完這部片後,會不會被勾起什麼不好的回憶、創傷等。還是因為習慣了颱風而沒有對生活與心境造成太大影響?這是否也會讓東南亞與台灣的聯繫更為緊密?當在面對比我們更為強大的力量時,兩者似乎共享著類似的經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