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影展訊息
影展專欄
:::

走近虛擬實境:觀看世界的全新方式

文/【XR Must】創辦人 馬修蓋耶

-圖片

走近虛擬實境:觀看世界的全新方式

文/ 馬修蓋耶(【XR Must】創辦人)

見證孩童的成長,也意味著稍加放手。隨著頭戴式裝置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們正處於一個令人興奮的時刻。虛擬實境(VR)技術正迎來強大的競爭對手,這些競爭對手可以提供更多元、更具吸引力的體驗,包括360度全景影片以及全新視角的環繞影片。這些技術也在虛擬實境、混合實境和擴充實境領域嶄露頭角。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即將迎來一個由我們最喜愛的沉浸式故事構建的未來呢?2023年高雄電影節的XR無限幻境的節目,凸顯出這一年極富活力的一面:VR創作者不再猶豫地運用這個媒介來呈現世界現況,並朝著人類的夢想和豐富的想像力邁進了一步。

一開始,我們關注的是現實世界。360度影片製作技術的成熟、捕捉真實事件並將觀眾帶入其中的能力,這些都是虛擬實境技術所不可或缺的。我們以一種新聞報導無法提供的方式,以近乎本能的方式重新發現當代的悲劇,比如由菲立克斯.加茲克與蓋亞茲.帕拉馬斯瓦蘭創作的《你毀滅,我創作》,以及安德烈.莫拉維克與佛羅戴米爾.寇巴薩創作的《烏克蘭凝視》。這種第一人稱視角是360度影像獨有的特點,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正在發生的事件。

正是這種捕捉真實事件的能力,使虛擬實境成為了當今社會的理想見證者。

然而,沉浸式體驗也可以增強我們對現實的感知,並引發我們對過去的反思,這一點至關重要。維多利亞.保希斯的作品《致我親愛的孩子》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還有馬頓.傑林庫與卡洛斯.馬羅昆共同創作的《芬蘭湯姆情色時代》、安德烈.莫拉維克的《臨夜吶喊》,以及芬妮.法贊卡斯的《瑪拉的危險倒數》等個性化作品。由史蒂芬.佛恩奇諾與皮耶.阿蘭傑羅創作的混合實境作品《黑》則質疑人類探索社會陰暗面的能力,並警告我們不能忘記將這樣的故事代代相傳。大多數情況下,見證歷史就是參與歷史的一部分;如果您成為歷史事件的一部分,那將永生難忘。

在文化探索領域,達倫.艾默森的作品《英倫狂熱趴》是對過去時代的有力見證,也是對柴契爾夫人時代英國的深刻展現——無論是身體上與感官上的投入;就讓我們喚醒龐克精神吧。我們還可以通過史帝芬.蘭朵斯基和蓋爾.卡巴奧特設計的《聖家堂:永恆高第》來發現世界之美,這是可以多人享受的體驗,觀眾可以跟隨這位加泰羅尼亞建築師在巴塞羅那的建築遺產上留下的腳步。這些作品提供了場域限定和集體虛擬體驗的可能性,必定能讓你回溯到過去。

沉浸式體驗的公共、共享和互動使用趨勢正在全球蓬勃發展。我們能否相信,敘事內容可以在電子遊戲之外有自己的線上生命?要培養這種藝術實踐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我們需要親身體驗節慶活動或文化場所的活動。這種體驗也可以在將虛擬實境融入電影核心的新嘗試中找到,這在英國和荷蘭已經變得相對常見。作為全球最早呈現藝術虛擬實境內容的場所之一,高雄VR體感劇院的獨特之處值得一提。在台灣不斷邁向 XR 前線的過程中,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珊瑚礁群)的啟用將有助於擴大創作者作品的影響力,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里程碑。在全世界逐漸這場瘟疫恢復的未來數年,時間將會逐漸驗證——觀眾受到這場社會實驗召喚的風潮,是否足以站穩腳跟。

請相信長居台灣的導演郭文泰,他的極簡主義、大衛.林區風格的世界非常適合他的VR作品《遺留》,即便只限單人體驗,這部作品仍保留了他的戲劇創作精神。最後,別忘了欣賞艾美獎獎提名導演克洛伊・羅切萊爾的三部曲《她們的主廚餐桌》,這部紀錄片探索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一如片中展示的烹飪技巧,虛擬實境紀錄片崛起的潛力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無論觀者見證的是哀痛或慈悲,這種身臨其境的形式之多,與我們意欲訴說的故事等量齊觀。建議觀眾:觀看前別忘了吃飽!

最重要的是,VR也可以是一種逃避的方式。這正是湯瑪斯.韋勒普的作品《獄中鳥》背後的故事,主角選擇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藝術遠離現實。你也可以在BackLight出品《最後的巨人》裡選擇攀登高山,在Ferryman Collective出品的《謎幻泡泡糖》裡參加線上尋寶活動,在安德恩.洛卡曼《一日川流》中跟隨風的腳步,或者在阿根廷製作公司 3dar《蛋蛋大逃殺》中,將一顆蛋變成擴充實境的超級馬力歐。藝術家可以繪製出無限多的宇宙,譬如琴娜.索斯坦森的《藍海歌廳秀》探索繽紛的珊瑚生態,或者觀賞金馬獎得主吳德淳的《鏡子》,父子角色互換立場時的心境。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可以選擇進一步深入謝文毅在《暗面》中設計的黑暗科幻宇宙,這部作品是其《銀翼殺手》式黑白奇幻之旅的第二集。我們還能藉由觀賞凱倫.帕默爾的《未來大國民》來面對現今的問題,人工智慧接管了身體和思想——或者希楊的《河蟹之聲》,創作者提出了與演算法相關的質問。甚至,我們何不不想像一個完全沉浸式的未來呢?王靖雅的《擬吻》是一部浪漫的反烏托邦作品,講述了沉浸式科技對親密關係可能產生的影響。或者我們應該選擇與 2023 年威尼斯沉浸式內容提名人周東彥的《放開你的頭腦》一起跳舞呢?

正是我們的想像世界,創造了耳機內與耳機外的雙重現實。我們如何才能繼續相信虛擬實境?虛擬實境正在塑造講述故事的新方式,也為我們自身與社會大眾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創新的可能性。虛擬實境科技目前達到成熟,意味著經過十年的研究,主流沉浸式藝術已經找到了自身的定位。當然,這也表示它能為所有形式的視覺藝術保留一個實驗(或異國情調)的場域——有時甚至超越虛擬實境本身。

陳怡蓉的《朵拉 Ep.1》是一部風格創新、探索無限的全新作品。法國雙人組午夜霓虹的《午夜的跳躍任務》透過溫和的互動方式,重建了作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當然作品也可以用聽的!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得獎人山村浩二的《耳朵裡的四重樂隊》講述了一個小男生在音樂聲中的內心世界,而《夢遊澳大利亞》則關閉了沉浸式體驗與音樂之間的循環——音樂家威廉.巴頓與他的樂隊成員以樂曲重塑了我們的視覺想像力。

虛擬實境已經徹底重塑自己,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一切才剛剛開始,對虛擬實境感興趣的觀眾將會迅速抵達這片尚未被征服的新天地。今年的XR無限幻境選片反映了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全球創作者社群的創造力讓人印象深刻。

介於電影與戲劇、數位藝術和電玩之間,虛擬實境已經徹底重塑自身,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一切彷若初始,感興趣的觀眾,將會迅速抵達這片未被征服的虛擬土地之岸。今年的 XR 無限幻境選片反映了一個醞釀萌發的新興產業,這個全球創作者社群的團結度與創造力令人刮目相看。

最後,讓我們期待這次展覽的壓軸,當代最傑出且多產的數位藝術家之一,大師黃心健的全新沉浸式體驗。他與法國音樂藝術家米歇爾.賈爾合作的作品《自監體》,將讓觀眾真實反思世界現狀,帶來全方位沉浸式探索之感。

當我們開始對「內容」提出質問,不妨同時思考「形式」。何妨再來一點音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