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影展訊息
影展專欄
:::

走在浪頭前端的電影工藝匠人──森田芳光

文/重點就在括號裡(影評人)

岩井俊二曾自導自剪一部紀錄片《市川崑物語》,是他以影迷視角講述他的偶像市川崑(以及編劇妻子和田夏十)的創作生涯,一一細數從動畫師身份入行、導演電影將近80部、創作生涯將近60年的市川崑,拍各種類型商業電影的人生物語。

在各大片廠拍片、拍片效率與產量極高的市川崑,拍過戰爭、喜劇、情色、奇幻、特攝等風格的電影,而且作品大多以「改編」為主,其中更不乏日本文學名作:谷崎潤一郎、三島由紀夫、橫溝正史……等等名家。市川崑從影像構圖著手,妻子同時也是編劇和田夏十則是從故事結構著手,夫妻拆解經典原著、汲取故事核心,文字影像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拍出原作另一層次的精髓。

《市川崑物語》可謂是岩井俊二拍給市川崑的一封情書(一如他許多電影其實都是情書),某種程度上,也是岩井俊二這位在九○年代發跡的創作者,對日本電影五○年代黃金期的致敬。

縱觀八○年代,黃金期導演們到了創作晚期,六、七○年代掀起的新浪潮在主流市場未成氣侯,這時大片廠制度勢微,獨立製片方興未艾。新的時代,需要新的創作者:大森一樹、石井岳龍、伊丹十三、相米慎二等人紛紛崛起。而在這些新銳導演裡,路線最接近市川崑,沒有太多強烈的作者風格、對改編小說有優秀的解析、在「藝術大師」與「工藝匠人」兩者較接近後者的導演──森田芳光絕對是日本八○年代以來,最難以忽略的技匠。
 

森田芳光導演-圖片
森田芳光導演


在1950年出生的森田芳光,在花街與愛情旅館聞名的澀谷圓山町長大,父母經營料亭,店內人來客往,讓他從小就培養出觀察眼光。喜歡帶他去看歌舞伎、落語以及賭馬的祖母,則讓「娛樂」對他產生更深的影響。

森田芳光以童星身份拍過脫線喜劇,高中因社團活動開始寫影評,大學開始拍攝8釐米電影。畢業後一邊在戲院打工一邊拍片。1978年的8釐米電影《生長在茅崎》(Live in Chigasaki)在培養新銳導演出名的PIA影展大放異彩;1981年推出首部長片《如此這般》(Something Like It),以他從小熟悉的兩項事物「落語」與「風俗業」為主題,流暢又惆悵的人情喜劇,拿到了當年橫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在八○年代以獨立製片之姿登場的森田芳光,奠基了良好的聲譽,展開了他的商業電影道路。

從1981年到2011年逝世,森田芳光的導演生涯三十年,一共執導27部電影,幾乎一年一部的頻率推出新作,大多以改編為主,拍過各種類型片:偶像、情慾、喜劇、愛情、奇幻、驚悚、犯罪、古裝。森田芳光如前輩市川崑,以具個人特色的影像風格,遊走各大片廠拍片。在節奏驟急的八○年代,求變求新;在傳統與新潮之間,摸索出新的道路──有時甚至走在時代浪頭的前端。

比方說,1996年森田芳光應角川與東映邀請,改編暢銷話題小說《失樂園》,但森田芳光不只想炒短線跟風,他只有一個簡單想法:拍一部讓女性也能享受的情色電影。

那是個日本AV產業對「女性向AV」還不感興趣的時代,森田芳光透過影像,不只拍出唯美情色,更拍出了比渡邊淳一原著裡更極致的「溺愛」,將凜子身體裡最深的欲望拍出了美感,讓《失樂園》成為了極致的「純愛」電影。最終《失樂園》獲得了成人觀眾的支持,以23億元票房佳績成為1997年日本本土真人電影第一名,也成為森田芳光的導演生涯代表作。

《家族遊戲》-圖片
《家族遊戲》
《其後》-圖片
《其後》

今年高雄電影節選映七部森田作品,從他八○年代的發跡、九○年代的轉折、再到最後一部電影,概括森田各時期的電影。

《家族遊戲》是森田芳光拍完《如此這般》、偶像電影《澀柿子隊:男孩與女孩》(Shibugakitai: Boys and Girls,1982)、日活羅曼情慾電影《傳說中的脫衣舞孃》(Uwasa no Stripper,1982)與《紅粉理髮:愛意濃濃》(Pink  Cut: Love Me Hard, Love Me Deep,1983)後,應ATG(日本藝術電影院聯盟)邀請,以極低預算(一千萬日圓)與18天拍攝期完成的作品。

改編本間洋平小說,不同於小說裡的寫實風格,森田透過冷調的鏡頭調度與戲謔古怪的表現手法,讓電影成為高明諷刺喜劇。也讓當時正以動作片演員形象的松田優作,展現了他少有的喜劇表演功力,並融合詭異、柔性、善解、陰森、冷幽默等風格,也成為他表演生涯裡具代表性的作品。

《其後》改編自夏目漱石名作《從此以後》,並再度與松田優作合作。森田原本想在老年才拍攝這部對自己意義重大的作品,不過因松田優作與製片的鼓勵,最後促成這部電影。《其後》對日本古典美學的嘗試,侘寂且詩意的影像,成為森田芳光作品裡最具日本古典美學與國族哀愁的作品。

《廚房》改編吉本芭娜娜成名作,描寫少女與奇異一家人的同居生活。拍攝時森田信心滿滿,認定票房必定會大賣,但票房口碑皆未獲迴響。不過橋爪功在當時突破性的女裝角色,以及森田纖細的靜謐調性,讓這部電影成為他八〇年代最溫柔的作品。

《未來的回憶》-圖片
《未來的回憶》
《幸福特快車》-圖片
《幸福特快車》

《未來的回憶》由清水美沙與工藤靜香主演,改編自藤子・F・不二雄短篇漫畫,原本是半自傳性質的奇幻短篇,森田將它改成兩位女性「回到過去」的故事,降低奇幻感,但卻擴大原作裡命定的哀愁,讓輪迴成為女性成長的養份。也突顯東京這座城市的變化,讓當時泡沫經濟時代的浮華,成為另一種反映人生命運與輪迴的哀傷舞台。

《春天情書》是幾部電影票房失利,在九〇年代成為賽馬評論家的森田芳光的轉型作。為了吸收最新的賽馬資訊,得知了當時正準備起飛的「網際網路」。他得知剛發展的「網路」,有了網路,無需碰面的人際溝通可以簡易即時,所以提筆寫了這個情感含蓄的劇本。如何呈現當時沒有太多劇組人員與觀眾理解的網路文字,是這部電影的影像實驗。雖然最終電影票房不算太漂亮,但是取得了不錯評價──隨著時日,這部電影的評價水漲船高,成為日本九〇年代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浪漫作品。他曾自言,當時若沒有拍出《春天情書》,就沒有後來的他了。

《宛如阿修羅》改編向田邦子家庭劇本《宛若阿修羅》,無論是影像節奏感或是場面調度,精準展現森田掌控嚴肅與戲謔的通俗功力。

遺作《幸福特快車》源自森田三十多年前的構想,是他身為鐵道迷的圓夢作品:所有角色皆從列車名稱命名,並且在超過二十條以上的列車車廂取景拍攝,以溫暖調性拍出人如何在生活與興趣取得平衡。

無論是當代還是古典、是純情青春還是荒謬喜劇,森田作品兼具商業性與文藝性;無論是改編小說的影像化思考,還是拍攝技巧的精益求精,這些都讓森田成為日本電影從八○年代以來最優秀的電影巧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