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影展訊息
影展專欄
:::

耽美主義是種潮流

文/鄭秉泓(2023 高雄電影節節目總監)

耽美是什麼?

比較接近耽美的英文字,應該是aestheticism,一般譯成唯美主義。唯美主義,是19世紀後期出現在英國藝術和文學領域中的一場組織鬆散的反社會的運動,唯美主義運動中的藝術家們認為:藝術的使命在於為人類提供感官上的愉悅,而非傳遞某種道德訊息,他們不計一切代價追求美,堅信美才是藝術的本質。

從中文字面上來看,耽美意指沉溺於美的事物,耽溺、青春、愛戀、癡狂、甚至淫靡氛圍、縱情聲色,通常是提到耽美便會出現的關鍵字。所以,耽美到底是什麼?用現在的語境來看,往往將它與BL(Boy’s Love)劃上等號,但耽美既可以是兩個男孩間的愛戀、集青春美形於一身的男性愛,其實更可以是一種更精神性更形而上的,一種境界,一個氛圍。

所以,耽美主義可以是一種類型。有非常精緻的光影運用和精緻構圖,去膜拜去讚頌鏡頭裡的角色(通常是青春美少年)完美無瑕的面容、英挺修長的身材,耽美的世界離現實很遠,即便經濟條件跟階級資格可能造成影響,但往往主人翁在乎與追求的也只與愛有關。

《魂斷威尼斯》-圖片
《魂斷威尼斯》
《環南時候》-圖片
《環南時候》

在雄影「耽美主義」這個年度主題單元,有備譽為耽美影史開山之作的《魂斷威尼斯》,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於1912年發表的小說,描述一名德國作曲家在威尼斯度假時遇見擁有盛世美顏的水手服少年,他宛如飛蛾撲火般追逐少年的身影,但是瘟疫卻在此時無情襲來。導演維斯康堤真正在乎的不是年齡差距極大的老少配,而是透過肉體的蒼老去對比青春如何靈動優美,耽美在此是一種至死不休的極致追求。

作為「耽美主義」單元開幕片,李鼎執導的《環南時候》以環南市場為基地,進行一場不可思議的時空穿越,主人翁認識年少輕狂的父親,還發現他有一名同性愛人。對於偏好抒發鄉愁的臺灣電影來說,李鼎開發出一條前所未見、以穿越為名行耽美之實的非現實路徑。
 
耽美除了是一種類型、是一種追求,也可以作為一種產業。從影史經典到剝削煽情,,從長片到短片,從長劇到迷你劇,從紀錄片到實境秀,從歐洲到日本再到韓國以及泰國,「耽美主義」單元戮力勾勒耽美王國多元繽紛且充滿潛在可能的精彩輪廓。
 
《第八感 電影版》和《婚禮心旋律 電影版》都是來自超夯韓國BL劇,前者講述衝浪社學長學弟的愛情,從十集長劇濃縮成兩小時電影版,而且出乎意料構築新的敘事角度,後者則是八集迷你劇合集,描述婚禮歌手與鋼琴師的關係,但兩部電影的編導似乎又不安於只在情愛糾葛上做文章,所以前者講述了校園霸凌與PTSD,後者則加入metoo事件,盡可能去豐潤故事與角色血肉。

《秋想和春一起吃飯》-圖片
《秋想和春一起吃飯》
《第八感 電影版》-圖片
《第八感 電影版》

兩部日本耽美電影《戀戀大逃殺》和《秋想和春一起吃飯》,恰好位於兩個極端,前者透過一群學生在孤島排演卻演變成殘忍虐殺悲劇,去辯證愛與死的極限,後者則是透過兩個男大生的同居日常,告訴觀眾沒有裸露淫靡、清淡如水的耽美自有其迷人之處。
 
丹麥四集迷你劇《我的眼神離不開你》是男孩與男孩的夏令營故事,《D.P:逃兵追緝令》男配角趙賢哲執導筒的《告白的那一天》則是介於耽美和女同志故事的交界,有別於耽美向來的純粹及真空,同志電影(或劇集)試圖挖掘更多現實的陰暗面,兩部片把春心萌動和面對慾望的焦躁不安拍出了複雜度,同時還傳達出詩意,成績相當不俗。
 
最後,「耽美主義」排除萬難,在最後一刻邀到《日暮生死戀》,因《甜心派》紅透半邊天的「海景CP」攜手主演這部帶著懷舊色彩、有唱歌有賣腐還有泰國類型片最愛用的因果輪迴,充滿泰式靈異浪漫的BL電影。此外,雄影更開創臺灣影展史紀錄,將實境秀納入片單,臺灣同志實境配對節目《男生男生配》前兩集將在高雄電影節世界首映,從參賽者身份外貌到遊戲規則全程保持高度神秘感。「耽美主義」如果是種潮流,就從2023雄影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