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霓虹閃爍的粒子間探索實相:專訪《午夜的跳躍任務》創作雙人組「午夜霓虹」(Neon Minuit)
文/游千慧(2023 雄影特派員) 攝影/宗佑
文/游千慧(2023 雄影特派員) 攝影/多點商業攝影-宗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聖經》哥林多前書13: 9-12(和合本)
「午夜霓虹」(Neon Minuit)是由Leon Denise與Dorian Rigal兩位法國藝術家所組成的影像創團體。今年(2023)他們為雄影「XR無限幻境」帶來的階段性之作——《午夜的跳躍任務》(Beyond Midnight),正如命名,導演特別以「夜」為主軸來擴散作品的視像概念:
以肉眼觀世界,不似攝像器材能機械性地將鏡頭前的一切如實捕捉。肉眼觀看經常是朦朧不明、迷濛流動的。出現在人眼視線範圍內的景象難以捉模,也難以形塑。若要以視聽效果再現人們日常觀看時的「視若無睹」,到「聚精會神」地辨識出空間中的景緻、人物(使事物在恍惚、混沌中「現形」);並表現出人(身體)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周遭環境(例如揮動手中的VR控制器,即可觸動、改變如泡影般變動無常的事物形態)。《午夜》即以具體的時空情境作為載體,摻雜各種技術,以活潑絢麗的形式揮灑此種感知狀態。
影片中的深層涵義,以文字描述雖顯得抽象,但實際對觀眾敞開的VR世界卻相當夢幻繽紛,但也不忘擁抱(台灣)在地現實。此作最初即被「午夜霓虹」定位成一項藝術實驗及研究,在影展首日,兩位藝術家先呈現其初步建構的數位時空場景(可在三個層次的時空之間切換)。而作品隨影展開跑數週,它也一天天逐步增長、完整化,「新建構的部分,也有使用我們在活動現場的取景及訪問。」藝術家一面展出作品雛形,也一面持續補充、探究「有機」創作的可能性,使他們的《午夜》慢慢開展出更多層次,也更符合「午夜霓虹」心目中理想的影像畫面及效果。
「當觀眾進到VR影像中,將化身為城市裡的探索者。你可以自由徜徉於夜間街道(取材自電腦商場遍佈的高雄建國路),及傳統雕樑畫棟的建築物中(取景於台北孔廟)⋯⋯四處移動的觀眾也是故事的一部分。」藝術家解釋,他們試圖在展場空間呈現數位影像投影,並引導影像與現場融合。另外,談及置於其展場外側的延伸電腦遊戲,Denise表示,「許多創作者於1990年代開始用電腦製作虛擬影像,而今,30多年過去,我們則是想以現代技術結合現實與虛擬世界,連結當代的街景與傳統建築物,銜接起過去、現代與未來時空,藉由數位力量的承接與轉換,呈現某種新的意涵。」
為何要使現實及數位時空的界線變得更曖昧?Denise說,「之所以使用許多夜景、霓虹的氛圍,是因夜晚具有與白天截然不同的靈感,那些『被隱蔽的事物』是白日當空時看不見的。」而片中運用多種色塊拼貼而成的物件,組成觀眾無法一眼立即看清的人事物⋯⋯藝術家欲使觀者通過長時間的沉浸、端詳,進而看明白我們不曾留意,或者常常忽略的存在。訪談至尾聲,Rigal預告《午夜的跳躍任務》最終版大約會在兩、三個月後完成全貌。
最後,導演也解答了筆者對角色之名的疑惑:作品主角「iel」這個名稱,其實不算是名字,而是法文的男性「他」(il)與女性「她」(elle) 結為一體的說法(「iel」是法國大學校園近年常使用的中性人稱代名詞)。如此看來,「午夜霓虹」欲使其作兼容並蓄並包羅萬象——打破陰陽分野,他們以虛擬實境佐以4D科技,致力於縫合虛構、現實的裂縫,屆時又會開啟什麼樣的未知視野、將帶觀眾前往何種境界?讓我們拭目以待,答案或應該就在不遠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