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
影展訊息
影展專欄
:::

【KFF 影展專書】《浮游物》:穿梭異鄉人間的異鄉人

Discovering Takao: Kaohsiung Shorts 高雄拍

文/a.Wallflower ▪ 編輯/路宗恩 ▪ 核稿/游千慧

拍攝首部短片《第一廣場》(2018)時,薛文碩意外在菲律賓舞廳中遇見一群台灣男性,如此出乎預料的經驗成為《浮游物》的創作起點。《第一廣場》工作結束後,薛文碩投入剪接師工作長達5、6年,這是一個非常孤絕、長期只有面對自己的行業。有時夜半聽見附近大樓警衛滑手機影片的聲音傳來,他感受到一種同在的聯繫。這一經歷也促使他在《浮游物》中將主角阿邦的職業設定為保全。

孤獨夜班的共鳴

「我好幾度覺得,哇!我跟夜班警衛是一樣的,我們都是一個人這樣工作,在那度過這樣深夜的時間。」薛文碩坦言《浮游物》是他的內心投射,長期的夜間剪接工作使他與人群錯開,渴望人際連結,促使他以夜班警衛的際遇為短片主軸。主角阿邦由傳奇獨立樂團濁水溪公社主唱柯仁堅飾演,他客串過陳玉勳《總舖師》、鄭文堂《菜鳥》等電影的演出,嚴格上不算菜鳥。衝撞體制的樂手,與現實中國稅局公務員的正職身分的反差,似乎也對照阿邦的矛盾處境。在片中,阿邦作為監督工廠和越南女工的警衛,被薛文碩巧妙錯置於一個若即若離的孤立狀態。

孤立與連結的微妙平衡

薛文碩解釋,或許阿邦期待融入群體,但因好面子始終有溝通障礙。因職務與族群背景的隔閡,跟越南女工始終沒能進一步親近。即便是換燈泡這樣的小事,他也能從中感受到一點點存在的價值。談到創作挑戰,「現在是一個獨角戲,我想嘗試如何讓空間也成為敘事的元素。」於是,碩大污水處理廠間,只有阿邦手電筒的光亮與踅步回聲;白天數百人聚集的員工餐廳,晚上剩他一人躲懶;此外,還有阿邦走入菲律賓夜店的場景。拍攝《第一廣場》期間的田野調查,薛文碩竟在夜店中角落撞見一群40、50歲的台灣中年男性,意識到他們習慣來此獵豔,開鹹酥雞店、跑計程車、小工廠老闆……各種社經地位的人都有。直到聊上天,他才明白,「他們並非單純想用金錢去得到這些關係,更多是想回到一種年輕的感覺。」面對台灣女性,他們可能不受重視或青睞,可在移工女性面前,他們更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男人。這又巧妙回應阿邦在人群間格格不入的尷尬獨舞,「他上班的時候多是移工下班的時間,形成反差。當他穿梭在越南女工宿舍、在舞廳中,反而不是那最活躍、最如魚得水的人。」

探索邊緣人物的內心世界

薛文碩笑說,自己是拍片比較慢的「魯蛇」,而他迷戀那些邊緣或失敗人物。他說與其單純聚焦在議題上,「我想要去探索那些觸動我的東西,某種程度上都是跟我的心理狀態有所連結。」像是人們想像中的移工似乎多是工作狀態,《第一廣場》則深掘他們私底下的情感需求;《浮游物》則反過來看見廠房夜班警衛、菲律賓夜店中的台灣男人,這時處境倒反過來,他們成為異鄉人間的異鄉人。最後,他分享進行中的短片《夏夜晚風》,這源於一張「8+9」(網路用語,對八家將、不良少年的蔑稱)弟弟高中時參加同學婚禮的合照,故事化作4個17歲少年因參與朋友婚宴,在轉大人的儀式中感受成長的複雜性。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不被正視的青少年邊緣群體。他坦承自己太多投射,未來可能嘗試一些非魯蛇的角色,來揣摩勝利者的內心狀態。

 

導演/薛文碩

畢業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2018年編導作品《第一廣場》獲得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臺灣學生獎,金穗獎首獎及最佳導演等肯定。

相關文章